在1961年2月15日,大年初一,四合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。
每个孩子都穿上了新衣,手握鞭炮,在街头巷尾奔跑嬉戏。
苏夜也早早起床,开始准备丰盛的午餐。
在这个年代,春晚还没成为正式节目。只有在60年代初举办过一次,但由于多数家庭没有电视,加上规模不大,影响有限。直到1979年,春晚才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,以“茶座式”晚会“迎新春文艺晚会”亮相。
此时,人们大多在家庆祝,然后聚在一起玩耍。今天也不例外。
白天各家自炊,晚上则集体聚餐。苏夜早已收到通知,自然也做了准备。
每家拿出一些食物,有钱的多做几道硬菜,瓜子花生糖果也多备一些;没钱的就凑个热闹,提供热水。
反正一年就这么一次,大家都不太计较。
二十多户人家,随便凑凑,也足够大家享用。
聚餐的目的不只是吃喝,更是分享彼此的喜悦。
按惯例,三位大爷还会总结一年的得失,分享快乐。
中午,尽管苏夜家只有三人,但准备得很丰盛,整整十道菜,寓意十全十美。
1960年对苏夜来说,既有大喜也有大悲,娶了媳妇,媳妇还怀了孕,但冉秋叶却在去香港的路上不幸去世。
原本打算让她去鲁省工业大学学习工程技术,因为未来的重点是工业技术,尤其是电子产业。
这是苏夜早已规划好的。
有了冉秋叶的技术,加上他的前瞻性,开放时回国创办综合性电子集团,肯定大有作为。
但现在看来,这可能无法实现了,只能重新规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