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兴三年春。
南京城外,句容县。
董良带着一帮内阁成员正在农田中给冬小麦施肥。
他的手中拿着一把铁锹,站在他对面的周藤虎腰上绑着一个竹篓,里面装着海船运送来的鸟粪肥。
董良在田垄间挖出一个个洞,挖出来的泥土将之前的一个洞给封上。
周藤虎则用木勺铲出一勺肥料到新的洞中。
周而复始。
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,实际上一亩田弄下来,也会让人腰酸背痛。
华夏是一个农耕民族。
在这片土地上,农耕被赋予了非常神圣的标签。
董良每年都会参与春耕。
现在的华族太大,秦岭往南,已经没有明显的春天,南洋地区更是一年耕种三季粮食。
在那些地方,只要土壤的肥力够了,就能够一直耕种下去。
而在华北平原和秦岭淮河流域,甚至长江流域,则多流行种植冬小麦,夏季种植水稻或者是玉米、豆类等农作物,一年两季。
关外的东北平原以及黑龙江沿岸地区则多为一年一季,冬季休耕,夏季种植水稻、玉米、大豆。
关外种植水稻还要麻烦一些,需要在暖房中育苗,等到天气足够暖和了,再扦插出来。
农业也是讲究科学的,董良很早就成立农业科学院,研究各种良种,并且改良耕种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