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与墨>都市青春>知否:我,异姓王,明兰舅父 > 第259章 小别胜新婚
     

    卫渊心中很清楚,韩、文二人是对三年一任之事上头了。

    大周的官员晋升选拔制度,一向都很扑朔迷离。

    吏部一直都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。

    比如,一个默默无闻的官吏,在地方上辛苦数十载,让一地百姓都得以填饱肚子,结果却落得个无人问津的下场。

    可是有些人,连驻守一方的经验都没有,只是有个进士出身,在翰林院修了修书,来到地方上,就能做一把手。

    继续前人的路走一走,然后写几篇对时局看法的文章,没过几年,就能摇身一变成为中枢大臣。

    再比如,韩章的一位门生故吏可以去到极为贫瘠的州府做长官,稍微一做,有点儿气色就是政绩。

    但一些没有背景势力的读书人,最终,只能在一个富贵乡养老。

    他们没有能力吗?

    草莽能做皇帝,乞丐能成王公,任何人的能力,都是锻炼出来的。

    倘若就以现在的情况下去,吏部乃至整个朝廷,都给不出官员晋升的确切标准,只能靠人举荐或是看此人之名望来选拔官吏,不免有失偏颇。

    这也导致,就连王安石这样的清流,在地方上为政时,都不得不养望。

    养望、养名气,并非是一个好词,往透点儿说,这不就是伪君子做派么?真正的君子还需养名?养望?

    但凡是奔着目的去的一切行为,在论心上,都已经失了初心,所以很多读书人又整出一句叫做‘君子论迹不论心,论心无完人’的话来。

    而卫渊三年一任,届时由各司交叉审核该地方官吏之能力,予以升职、调任或是贬,就相当于给了吏部一个清晰地模版,朝廷用人做事,也会更为方便。

    总结一句话,一旦在全国推行地方官吏三年一任职,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避免贪污受贿,还能让朝廷有个可以清晰选拔官吏的基本准则。

    届时,社稷风气也能好许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