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瑁:"张公怎么将小郎君送到文水来了?"
岭南张氏可是不需要将自己的独孙送到这个小小的书院里面来,不知道张家出了什么事情,要将这个独苗苗放在文水来了。
张九龄神色有些复杂,他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李瑁
张九龄:"佑安年纪大了,要多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涨涨见识,更何况殿下何必妄自菲薄,如今许多位大儒都在文水,假以时日,文水未必不能成为另一个文风盛行的江南。"
张九龄慢条斯理的说着,却也不是假话,有些事情回形成良性循环的,文水低廉的学习成本让无数学子趋之若鹜,自然会越来越好。
李瑁:"张公过誉了,只是如今朝堂之上世家横行。想来张公深有体会!"
李瑁笑着说道,张九龄的神色顿时复杂了起来,当年科举,整个岭南只有他一人高中,入朝堂之后,发现朝堂之上党争的厉害。
同窗同乡同道,身边同朝为官的人总是能有七拐八拐的关系,然后便因为天然的利益站在了同一边。
而张九龄则是吃了不少的苦,但是他才能出众,后来又遇到初登基的君上,然后遇到了爱惜良才不在意出身的张说,得到了提拔,才能一路平步青云,成为了当朝的宰相!
世家盘踞朝堂,本就是朝堂上很大的弊端,他未曾离开朝堂的时候,曾经建议过陛下提拔寒门出身的学子,陛下也有此打算,可惜……当初实施的举措没有成功,反而最终损失了太子并两位王爷。以李林甫为首的世家利用皇上对日渐长成的太子的忌惮之意,用武惠妃除掉了太子,还有另外的两位王爷,坚持改革的太子死了,这项举措便也无疾而终了。
张九龄:"臣当真的老眼昏花了,以往从未发现殿下这般通透!"
张九龄心中五味杂陈,武惠妃实在是个很有野心的女子,她对朝堂的觊觎让朝中臣子十分的警惕,前车之鉴犹在眼前,若是让另一个武姓的女子涉足朝堂,他们一定回吐血的,所以对武惠妃的子女,他们也万分的不喜。
李瑁:"张公过誉,本王这点算什么才能,不如张公!"
李瑁笑了一下,张九龄摇摇头走到亭边,从这里望下去,正好可以看到书院,此刻正是骑射课,那些学子穿着骑服意气风发的策马而行,有些寒门子弟不懂得怎么骑马,一旁的教习便仔细的讲解着。看起来便十分的让人喜欢,这样的生机仿佛就代表了大唐的未来!
而这便是他曾经想要达到却未曾得做到的事情!
张九龄:"殿下的意图,臣大致也知道了,只希望殿下能以大唐百姓为重。"
张九龄见李瑁不接他的话,便直接说道
李瑁挑眉看向张九龄,张九龄对圣上可不是一般的忠心,怎么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