荒凉而寂静的环形山少上,本因为星球表面没有大气。而千万年都不会有丝毫变化。却在此刻迎来了喧嚣。
履带碾压在地面,扬起滔天沙尘,相比于地球,这里的重力更低,飘扬起来的灰尘,落地的速度也更慢。
但又因为这里没有空气,灰尘会像是实心的铁块一样,忠实地遵循着重力加速度而坠落。
于是一条条履带带动着临时的沙尘暴席卷在这片大地上,机械的轰鸣声无法沿着空气传播,却沿着地面,传递向四面八方。
穿着太空服站在大地上就能通过骨骼,隐约的听到。远处那轰鸣不停的咆哮。当然如果是身体开发到相当发达的程度,腿部的骨骼都被密集的神经包裹。那就能通过脚底轻微的震动。判断出究竟有多少辆六轮履带小车,在这片山丘上忙碌工作。
月球的土壤成分虽然比斗罗星这样的类地行星简单的多,但月球表面的矿物也不是均匀分布的,在月球建立基地,需要的并不只是星球表面那海量的氦三,更需要大量的金属以及其他矿物。
承影双脚踩着地面,仅仅靠着足底传来的震动。判断这些工程机械究竟在发掘什么,人工智能会指挥这些机械,但那并不一定是最优解,因为就算人工智能,也不可能了解月球的每一寸土地。
但承影可以,他曾经作为月球的盖亚意志,曾经的他精神力笼罩着月球的每一个角落。甚至于每一颗原子的排列都在他的记忆之中,感受着那些无人机械正在开采,还身上边缘的矿物。
承影给出了指令变更,指挥这些忙碌的小家伙来到环形山的最中间,那里有一座远比外面环形要低许多的小山。
这是因为陨石坠落的过程中,撞击月球表面会让岩石融化,宛若液体一般的星球表面,也会呈现出流体的特性。环形山的圆圈山脉,就是被撞击后扩散出的波纹,而中心的小山,则是液态的大地迅速回弹行程的沃辛顿射流,凝固之后,就变成了位于环形山,正中央的小山。
通常这些地方因为经过高温熔融又凝固,会比其他位置更加坚硬,并不是良好的矿物开采点,但来自天外的陨石往往会带来一些意外惊喜。
没人能预料到陨石中会携带怎样的矿物,如果没有确切的情报的话,开采这样的小山,就像是花费了巨大的资源在开盲盒。有可能直接开出好东西,但更大的可能是一无所获。
如果是人工智能的话。是不会选择这样风险巨大的策略的,但现在的情况是不同的,承影清楚月球的每一处构造细节。
之前已经验证过了,虽然背景设定有诸多的不同。但星球表面的地形,以及大致的矿物分布都是相同的。
因此承影的经验就很重要了,这种能力,听起来不算多么夸张。但只要举一个例子,就能明白这是多大的优势了,这就好比在近代史中,你突然拥有了一块全球矿物分布地图,随手一指,就知道哪里是富矿。
开着船就可以去澳大利亚挖铁矿,占了中东就可以挖石油,这种先知先觉。在近代史那种社会环境下,绝对算得上是非常巨大的金手指了。
而承影召唤这些自动机械过来,正是因为这里坠落的巨大陨石中,富含大奖纯净的铝铁等矿物,纯净度非常高,挖掘出来只需要十分简单的提炼,就是可以用于建设基地的材料。
月球基地的建设并不是不能用更加先进,更加坚固的材料,但材料学的发展也是需要工业基础支持的,生产那些材料需要的原料复杂。工业体系更是极为庞大,想要在月球表面建立起这样的工业体系,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,使用那样的材料,就需要有人不断往返斗罗星和月球,成本反而更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