督察院所有人再三权衡利弊,决定还是将决定权交给自家陛下处置吧。自己只管如实上报便是。
其实若是一州知府、知州这样的地方官,御史们或许还敢操作一下,至少年底不能给自家陛下添堵,免得大家都过不好年。
可这是统辖一省的布政使啊!正八经的封疆大吏,还是隆庆帝的心腹。
御史们也不敢妄加猜测,只能将自己所见所闻如实书写奏折,同各省的弹劾一并呈上。
……
年关时节,百官忙,隆庆帝更忙。
自古以来,皇帝为了分化臣子权利,加强中央集权,会不断的扩大官僚体系,以官僚监察官僚。
如中央废丞相,分化相权,将一个人就能干的活分给三个人,甚至更多的人。
还有地方,实行三权分立,军、政、法三权互不干涉。
明明一个人就能干的活,非要分给三个人,越分越臃肿,越分下去朝廷的效率越低,百姓的负担也就越重。
道理很简单:通过不断精细化,划分地方权利,来限制地方的资源统合与行政效率,从而保持中央权利的绝对至高无上。
自汉朝以来,历朝历代官员数量一直在不断攀升,明明很多职位完全是屁用没有的,但人家就是设立,不到设立了,还弄几个副职位分权。
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弊端。
官僚机构的臃肿,皇帝是知道的,但:主不在乎。
相较于家天下权利的稳定,只好再苦一苦百姓了。
华夏自宋以后地方一直就是三权分立,毕竟唐朝前车之鉴在那里。
看似分工明晰,实际上权利一直是处于一种交叉状态,地方官僚集团会自发的组团。
为了避免地方官员结党营私,结拜联姻。于是巡按御史诞生了。